中提到:海員遺棄案件的發生數量正在逐年激增,并簡略分析了造成這一趨勢的幾個復雜成因。(令人發指!一年內 310 起!2024 年全球海員被遺棄事件空前嚴峻!
下文將根據國際運輸工人聯合會(ITF)發布的詳細報告數據進一步揭示海員遺棄案件更微觀的癥結所在。
2006年《海事勞工公約》(MLC)明確規定,船東若未能承擔海員遣返費用、未提供必要維護支持、單方面切斷與海員聯系(包括至少兩個月未支付合同工資),即構成遺棄。
據ITF統計數據,2024年被船東遺棄的海員數量達到3133人,與2023年的1676人相比,近乎翻倍。被遺棄船只數量也從2023年的132艘激增至312艘,增幅達136%。其中,有28艘船只出現多次遺棄船員的現象,其中有3艘遺棄3次,25艘遺棄了2次 ,形勢嚴峻程度可見一斑。
船旗國和港口國缺乏執法和響應、船舶缺乏保險以及船東拒絕承認他們虐待船員是導致遺棄并使案件解決復雜化的常見因素。ITF 在提交給國際海事組織 (IMO) 的一份報告中詳細說明了海員遺棄案件的急劇增加,并強調了方便旗制度的失敗,而該制度是導致那些侵犯海員權利的錯誤行為一直以來沒有受到懲罰的關鍵。
在這場危機中,方便旗的弊端盡顯。2024年,有大約90%的被遺棄船只懸掛方便旗。
方便旗制度下,船旗國與船只、船東之間缺乏實質聯系,導致監管漏洞百出,船旗國在解決遺棄事件中本應發揮關鍵作用,然而現實卻令人失望。部分船旗國在處理遺棄案件時,既不愿回應,也不愿采取行動,更不愿承擔責任。有些在處理遺棄案件時甚至直接吊銷船旗,還有些船只在現場進行棄船作業時更換旗幟,這讓海員失去了重要的船旗國支持。甚至個別還存在船只懸掛假旗的現象,ITF就發現一艘懸掛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旗、一艘懸掛圭亞那旗幟的船只造假。
海員被遺棄后,處境艱難。他們可能數月被拖欠工資,面臨極其惡劣的船上生活條件,食物與飲用水短缺,長時間工作卻得不到適當休息,甚至被完全擱淺數月乃至數年。
印度海員桑杰(化名)就是其中一位受害者,他在船上工作29個月,有15個月被困船上且未領到工資,他見過三名船員幾度索要報酬后無果離開。作為家中唯一收入來源,桑杰被欠薪約4萬美元,無奈之下只能賣掉祖傳財物維持家用,但他還不敢告知家人自己的遭遇。
2024年,像桑杰這樣被拋棄的印度海員有899名,是被遺棄人數最多的群體,其次是敘利亞410名、烏克蘭288名,以及菲律賓273名、印度尼西亞192名、埃及142名、格魯吉亞136名、緬甸133名。全球海員被拖欠工資總額達2010萬美元,雖ITF已追回1040萬美元,但仍有大量欠款未解決。
從船只被遺棄的地點來看,中東108 起(其中阿聯酋42 起)、歐洲74 起(其中土耳其25 起)、亞太地區62 起(其中印度13 起)、非洲34 起(其中吉布提9 起)、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19 起(其中巴西5 起)、北美洲8起(其中美國6 起);海上報告7 起。
阿聯酋成為船舶棄置的首選港口國,2024年有42艘船只在此被棄。過去五年,迪拜憑借低稅收、低生活成本和住房成本,以及自由貿易區的免稅和簡化海關程序等措施,吸引了眾多海運相關企業,成為海運業增長最快的樞紐之一。然而,監管缺失導致海員滯留問題日益嚴重,使得阿聯酋公司擁有或管理的船只在所有棄船事件中占比最大。
ITF秘書長Stephen Cotton指出,海員遺棄案件不斷增加,暴露了行業長期依賴不受制約的剝削行為和全球監管缺失的問題現實。解決之道仍在于政府加強監管、執法和問責。
去年,東京備忘錄與巴黎備忘錄針對《海事勞工公約》的相關條款聯合開展了集中大檢查活動(CIC),并在12月時生效了《海事勞工條約》2022年修正案。或許航運業正在努力改善情況,但現實中,規則的修訂與實施速度仍然追趕不上海員被遺棄、超負荷的工作時長、不公平待遇以及海上安全風險帶來的人身威脅等情況的惡化速度。
【投稿】【 提供線索 】【 轉載 】 請后臺留言或電郵投稿,主題格式為【投稿】+文章標題,發送至郵箱。Kaiyun平臺 官方入口Kaiyun平臺 官方入口
本文為原創發表,并經云開網站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并請附上出處及本頁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