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用圖例和表格形式,通過精煉的文字介紹、直觀的圖表展示及豐富的數據分析,從PSC缺陷分析、PSC滯留分析、歷史檢查情況等角度全方位展示2024年中國PSC檢查情況以及中國籍船舶境外接受檢查情況,供海事管理人員和航運業界參考,更好
2024年,全國全年共實施PSC初次檢查7996艘次,滯留外國籍船舶644艘次,同比2023年,初次檢查艘次增加3.56%,滯留率降低11.42%。在亞太地區港口國監督備忘錄組織的船員工資和海員就業協議(MLC)檢查會戰(CIC)中,全國共實施專項檢查1686艘次,發現問題267項,同比2023年分別下降7.87%,70.50%。這說明各船東對于船員工資和海員就業協議方面的做法較為規范,但也存在部分方便旗船舶在檢查中發現問題過多的情況需要注意。
2024年共有1086艘次中國籍國際航行船舶在亞太地區接受了港口國監督檢查,同比2023年被檢查艘次增加了14.44%。同時還有97艘次在巴黎備忘錄,89艘次在印度洋備忘錄,66艘次在地中海備忘錄,26艘次在黑海備忘錄,55艘次在阿布賈備忘錄,1艘次在加勒比備忘錄,162艘次在利雅得備忘錄接受了港口國監督檢查。其中被滯留9艘次,檢查地分別為西班牙、韓國、阿根廷、印度、日本、澳大利亞、美國、新西蘭、意大利。
2024年,全球航運業在復雜的地緣政治沖突下艱難前行,關鍵海運通道受阻、貿易關系緊張、地緣沖突加劇。在此背景下,交通運輸部海事局積極應對,延續后疫情時代改革思路,持續優化PSC措施,力求保障航運安全、降低負面影響。數據研究室分析近十年中國PSC檢查的相關數據以及中國籍國際航行船舶在外接受PSC檢查數據,總結得出以下三條結論。
疫情期間船舶在維護保養、人員培訓以及船公司體系管理等多方面受到影響,因此我國在2023年恢復港口國監督登輪檢查初期滯留率相較以往處于高位。2024年,中國港口國監督滯留率為8.05%,同比降低1.37個百分點,降幅多達14.54%。
究其原因,一是2023年中國港口國監督恢復登輪檢查的高滯留率提高了航運公司對船舶安全的重視程度。二是2023年PSC檢查消除了部分低標準船舶或使其不敢輕易進入中國港口。三是解除疫情管控后,航運公司為船舶提供了更充足的岸基支持,加強了對船舶關鍵設備的維護保養;船舶換員、培訓恢復正常,人員疲勞、不適任的問題得到了解決。
鑒于進入中國港口的外國籍船舶安全情況整體變好,數據研究室預測2025年中國港口國監督滯留率同比仍將降低。
2024年,中國PSC共開出2435項滯留缺陷,類型主要集中在消防、救生、水密、體系以及防污染等方面,共計1694項,占滯留缺陷總數近七成。
分析原因如下:一是由于消防設備老化、滅火器材配備不足、防火分隔失效以及船員消防安全知識匱乏等原因,船舶消防安全缺陷近年來一直是PSC檢查中最突出問題。二是由于常年暴露于風雨侵蝕、海浪沖擊和腐蝕環境中,救生裝置、水密設施以及風雨密結構的維護面臨較大挑戰,保養工作容易出現疏漏。三是體系公司對船舶運營的監管不到位,ISM缺陷導致的船舶滯留。四是中國對油類、生活污水的排放管理較為嚴格,防污染類缺陷易造成船舶滯留。
分析近十年來全亞太備忘錄數據發現,亞太備忘錄PSC檢查涉及到的船級社數量呈上升趨勢,2024年船級社數量已經達到了69家。
數據研究室認為這一趨勢發生的主要原因是部分船級社為了擴大市場份額、提升自身影響力,會承接更多來自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船舶檢驗業務,從而使得其服務船舶在亞太地區受到PSC檢查。此現象雖然可能給各國船東帶來更多船級社選擇,增強航運業活力,但是數據研究室擔憂船級社技術能力差異可能導致檢查結果不一致,增加船東合規成本;而且部分船級社為爭奪市場,可能發生降低審核標準的現象,滋生監管套利風險。
數據研究室通過對2024年PSC滯留情況分析后,對相關航運公司和船級社提出以下建議:
本文為原創發表,并經云開網站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并請附上出處及本頁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