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最偉大的記錄者,總會在一些特殊年份鐫刻下奮斗者閃光的印記。即將過去的2024年,在歷史長河中不過彈指一揮間,對中國海事來說,卻是極不尋常、極不平凡、濃墨重彩的一年。
他們積極拓展海事未來發展空間,從長三角地區起步,開創性實現“核心業務標準統一、區域工作協調統一、公共服務供給統一”,依托一體化建設真正凝聚起整體合力;
他們著力打造高水平安全,建立“1+4+N”清單和部省市縣四級聯絡機制,形成水上交通安全信息由“通報”到“協同處置”閉環管理,書寫監管質效提升的亮眼答卷;
他們全面融入國家戰略發展,成立海事服務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區域發展戰略,有力支撐奮力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火熱實踐;
他們實現對外交流合作明顯躍升,與阿聯酋簽署船員證書互認協議,高水平通過國際海事組織成員國強制履約審核,中國海事國際影響力在全球舞臺不斷彰顯;
他們有力推進隊伍“四化”建設走向深入,圓滿完成2024年臺灣海峽海上巡航執法行動,“有情懷、講奉獻、敢擔當、善作為、守規矩”的海事鐵Kaiyun中國 官方網站軍形象贏得喝彩。
這一年,全國海事系統鑄牢“主角”意識,聚焦“五大重點突破”重要部署,創新求變、改革攻堅、開放共贏,事業發展呈現出新的氣象,有力支撐了加快建設交通強國。
回首來時路,一串數字折射一番作為。智慧海事監管系統基本覆蓋15家直屬海事機構所有一線執法人員;海事通APP注冊用戶突破33.5萬,高效辦理各類政務服務事項410.51萬件;海事總客服共受理咨詢13.5萬件……
全國海事系統按照“以一體化改革實現海事一體化發展”的改革思路,著力破解海事發展長期存在的“大而不強”“垂而不直”難題,歷史性推進全國海事系統海事監管與服務保障一體化,上線運行全國統一的海事通APP和智慧海事監管系統,開通運行全國海事政務服務熱線,海事監管服務效能顯著提升,核心業務標準統一、區域工作協調統一、公共服務供給統一的海事監管與服務保障一體化格局基本形成,體制機制優勢動能迸發,實現整體合力增強新突破。
核心業務標準統一,讓速度提起來、成本降下來。海事部門對運輸糧食、國際郵輪、省際客船、能源物資、10萬噸以上大型江海輪等重點船舶開通“直進直靠、直離直出”綠色通道,重點保障船舶信息在船方、港方、海事部門之間一體化流轉,重點船舶航行計劃、靠泊計劃、離港計劃高效銜接,實現重點船舶的“一次申請、一程進出”。
“1艘享受‘四直’通道的船舶平均每航次可節省運輸周期4—8小時,節省燃油2萬元,帶來直接經濟效益8萬元。今年‘四直’通道服務保障船舶11967艘次,帶來直接經濟效益約9.6億元。”相關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
區域工作協調統一,舟行萬里宛在一域。得益于海事部門在環渤海區域、長三角及長江干線區域、珠三角區域、瓊州海峽區域、北部灣區域等全國主要水域實施“一次性船位報告”便利化措施,經過這些區域的船舶僅需向首個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報告一次船位,就能實現船位報告信息互通互認。今年服務船舶一次性船位報告約80.2萬艘次,減少船舶報告約162萬艘次。
公共服務供給統一,跑船人有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錨地素有“水上停車場”之稱。“在水上找錨地可比在陸上找停車位難多了。”常年在長江上跑船的吳船長告訴記者,現在他只需點開海事通APP系統,就可以一屏全景查看錨位使用情況,并根據作業計劃和錨地空余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錨地拋錨。據悉,隨著“六區一線”越來越多的錨位納入海事通APP系統,今年已受理船舶一體化錨泊申請61.7萬艘次,錨地利用率和船舶運行效率有效提升。
一年來,按照立足長三角、帶動長江干線、輻射全國的建設路徑,長三角與長江干線海事監管與服務保障已實現一體貫通,環渤海、瓊州海峽、珠三角和北部灣等四個區域接近建成,全國海事一體化建設全面推進。交通海事人全面融入深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改革,不斷推進海事監管與服務保障一體化留下了堅實的足跡。
記者了解到,2024年我國水上交通安全形勢持續穩中向好,水上交通安全共建力度、共治深度、共享廣度前所未有,提升監管質效取得突破,安全治理能力實現顯著提升。
海事監管對象眾多、要素復雜,如何治“責任不落實”的本,攻“突出違法行為”的堅?全國海事系統敢啃“硬骨頭”,善拔“硬釘子”,著力構建水上交通安全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格局。
在由滇、黔、桂三省(區)共管的天生橋(萬峰湖)、龍灘、百色水利樞紐庫區,水域橫跨3省(區)、7個市(州)、16個縣(區),總面積約700平方公里,通航里程1000多公里,庫區周邊聚居著壯、苗、彝、仡佬等多個少數民族,水上交通是庫區百姓出行和物資運輸最主要的方式。
廣西海事局與滇黔桂三省(區)共管庫區各級交通主管部門不斷深化協同合作,持續健全聯勤聯動工作機制,實現聯合執法常態化,打造了滇黔桂天生橋(萬峰湖)庫區等水上交通安全共享共治示范區。
在內河航道,當船行如織遇上橋梁飛架,船舶碰撞橋梁事故如有發生,不僅將影響水上交通安全暢通,更關系到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交通運輸部海事局深入調研,反復研究,科學論證,牽頭制定《船舶碰撞橋梁安全隱患治理工作方案》,向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等12個相關部委征求工作意見,努力推進多部委聯合發文指導破解船舶碰撞橋梁頑疾。
8月16日12時起,我國北緯26度30分以南至北緯12度以北的東海和南海海域結束3個半月的伏季休漁期,約5.5萬艘漁業船舶出海作業,現“千帆競發”壯觀場面。
交通運輸部統籌調派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深圳海事部門3艘大型海巡船、178艘中小型海巡船、2架海事直升機、29架無人航空器、983名執法人員,綜合實施進出港航道遠程交通組織、重要海上通道交通管制、高風險水域船艇駐守、海空立體巡航執法等措施,與漁業漁政部門共同維護水上交通秩序暢通,保障開漁安全。這是交通運輸部海事局針對沿海商船航線多與漁船離、返港航線交叉難題,攜手農業農村部共同深化商漁船碰撞風險防控的現實例證。
“休漁期我們組織船長、船隊長、漁民代表、黨員漁民召開出海前船舶檢查、人員報備、救生設備配備等準備工作專項會議,開漁后在漁船集中出港區、商漁船碰撞高風險警示區域駐點疏導、護航、伴航和遠程點驗,守護了2000余艘漁船安全出港。”北海海事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我們在全國首創海事部門與地方涉海部門的系統直連,打通部委垂直業務專網和海南省監管專網的邊界壁壘,實現水上交通安全監管數據資源的‘一云匯聚’,構建了海事部門、省直涉海部門、地方執法部門三個維度的治理框架,有力支撐了各部門快速協調處置。”海南海事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武驍介紹,當前,部、省間合作也邁出了堅實一步,每一次創新、每一次突破,都是“人民海事為人民”初心使命的生動詮釋。
臨近年末,歷史紀錄一次又一次被刷新。國家戰略落地見效,港航經濟動能強勁,離不開海事部門的有力支撐。
路徑明確,才能行穩致遠。交通運輸部海事局聚焦服務國家戰略和港航經濟發展,找準區域協調抓手,設立了海事服務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下設長三角海事一體化融合發展組等9個專責小組,為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要發展戰略提供強有力的機制保障。謀劃未來,精準施策,印發海事服務雄安新區交通建設和京津冀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等7個區域協調發展的年度工作要點,一攬子務實舉措成為推動區域發展的著力點。
如何更好地以海事現代化發展成效服務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國之所需,民之所盼怎樣才能落實在海事工作過程各方面?既要“接天線”,又要“接地氣”,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須系統研究,搭建成熟工作體系,統籌指導正確豐富的實踐。交通運輸部海事局重構海事戰略與政策研究工作體系,努力為海事現代化提供高水平政策支持。
“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戰略研究團隊培養力度,不斷提高戰略研究能力。”11月4日,一場別開生面的會議在遼寧盤錦召開。盤錦海事局組織開展戰略研究培訓暨學術交流研討會,圍繞《交通運輸部海事局關于進一步加強海事戰略與政策研究工作的意見》等進行分析研究。
這一年,全國海事系統進一步明晰海事戰略研究工作路徑方法,推動海事戰略研究成果喜人,為新實踐新作為注入了澎湃動能。
3月20日,交通運輸部統一負責中國籍船舶碳排放管理機構——上海海事局船舶能效管理中心正式啟用,推動航運業綠色低碳智慧轉型升級。
放眼北方海區,新能源革命如火如荼。11月13日,由遼寧海事局、大連海事大學聯合推動的可持續船用燃料聯合研發中心在大連正式成立,為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綠色船燃加注中心建設提速加碼。
關注行業綠色轉型,政策供給加碼發力。11月25日,加強雙燃料船舶船員培養的通知正式發布,為我國港航經濟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政策。
11月29日,海南國際船舶登記管理局揭牌成立。這一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重要舉措,樹立起海南自由貿易港航運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中國洋浦港’政策吸引下,海南航運業得到蓬勃發展,各類航運要素正在加速集聚,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正蓄勢前行。”海南國際船舶登記管理局首任局長蔡映紅說。
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是系統性躍升和質變,人才隊伍是重要支柱。要想更加有力支撐加快建設交通強國,鍛造海事鐵軍是關鍵一環。
過去一年,全國海事系統推進行政執法隊伍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走向深入,鍛造海事鐵軍取得重大突破,行政執法質量效能提升成果真正惠及廣大行政相對人。
綱舉而目張,執本而末從。交通運輸部海事局系統謀劃深化海事隊伍“四化”建設,突出革命化,推行準軍事化管理,著力打造“有情懷、講奉獻、敢擔當、善作為、守規矩”的海事隊伍。
人才是事業之基、發展之本。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加快推進高端專家、專業骨干和綜合實用三個層次人才選拔儲備、培養使用、考核評價閉環管理體系建設,組織開展直屬海事系統高端專家人才評選,評選產生105名權威專家,并從中遴選出10名國際化領軍人才。人才隊伍建設持續發力見效,2024年全國“最美職工”、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詹春珮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先進典型引領作用充分發揮。
由點到線,織線成網。全國海事系統聚焦海事船艇管用養修專業化建設;打造技術創新型船舶交管團隊;依托黨建激活基層隊伍建設動能等,部署開展隊伍“四化”建設試點項目25項,為隊伍“四化”建設找到精準發力點,擘畫同心圓。
全國海事系統大力實施行政執法質量效能提升三年行動,海事行政執法隊伍由數量規模向質量效能逐步轉變。積極承接內河交通安全條例修訂,出臺水上交通事故調查簡易程序規定,水上安全暢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實現海事政務辦理和現場執法事項統一、流程統一、標準統一,現場執法更加規范、愈加高效;進行直屬海事系統全覆蓋的執法考核評議,定期開展執法風紀專項督查,執法風紀更加嚴明,執法隊伍更加純潔。
“急難險重”任務是檢驗隊伍能力水平的試金石。8月,福建海事局以30.5個小時激流勇進,圓滿完成2024年臺灣海峽海上巡航執法行動;用心用情用力,海事人2次安全高效服務保障國務院專項活動,“干得好、靠得住、信得過”成為海事形象的新名片。
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海事鐵軍,亦是加快開創海事現代化發展新格局一往無前的主力軍。海事鐵軍在人民需要時挺膺而出。立足防大汛、防強臺、搶大險、救大災,他們堅守一線年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期間、主汛期特別是“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及“格美”“貝碧嘉”“摩羯”等12次臺風及多輪冷空氣防御工作,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一次次大戰大考前的奮戰身影,讓海事形象更加具象。更多人走近海洋、了解航運、認識海事,有力展示了海事隊伍忠誠、干凈、擔當的良好形象,海事風采為更多社會大眾所熟知。
中國海事堅持與世界相交、與時代相通,主動服務國家外交大局,扎實推動海事領域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深度參與全球海事治理,進一步構建全球話語體系,踔厲提升海事國際影響力成色十足。
7月,全球首個以海事安全為主題的高級別多邊外交成果文件《東盟地區論壇關于加強渡運安全區域合作的聲明》發布,而這只是中國海事努力在國家外交大局中發揮應有作用的縮影。
服務元首外交,展現大國擔當在海事領域充分彰顯。在習近平總書記見證下,中國與阿聯酋簽署船員證書互認協議,全球與我國簽署船員證書合作文件的國家和地區增至30個;與印度尼西亞交通部海運總司簽署海事安全合作備忘錄,作為成果文件納入印尼總統訪華期間兩國元首共同發表的兩國政府聯合聲明;落實中俄兩國元首北極航道合作會晤共識,牽頭中俄北極航道合作分委會航行安全工作組工作……一份份沉甸甸的成果問世,鐫刻著中國海事治理在國際海事事務中不斷提升的線年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共向相關國際組織和會議提交提案171份,包括向IMO提交提案73份,提案數量繼續保持IMO成員國首位。高水平通過國際海事組織成員國強制履約審核,審核表現位列已接受審核的131個成員國第2位,3個最佳實踐和7個良好做法正式納入審核報告通過IMO向全球海事界分享。圓滿完成第五次STCW公約獨立評價,一次性通過IMO審查確認。
參與國際海事治理既拓廣度又加深度,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9月23日,由中國海事局承辦的國際海事調查官論壇(MAIIF)第31屆會議在北京開幕,來自29個國家和地區80余名代表參會,中國代表在會議上集中展示了近年來中國海事調查的新理念、新實踐和新成效。10月29日至30日,第14次中國—東盟海事磋商機制會議在廣州舉辦,活動規模為歷次最大,進一步增進中國與東盟各國在海事領域的深度友好對話和合作互信,深化雙方合作共識。
一次次托舉中國海事閃耀在全球海事舞臺聚光燈下的努力,一次次全面提升海事國際合作認可度和影響力的生動實踐,讓中國聲音、中國方案、中國智慧變成了世界共識、通行做法和國際標準。
踔厲奮發開新局,奮楫潮頭逐浪高。展望即將到來的2025,是“十四五”時期收官之年,是“十五五”時期謀定之年,全國海事系統將在部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堅定信心、團結奮斗、守正創新,高質量實現海事“十四五”發展目標,為更加有力支撐加快建設交通強國而不懈奮斗。
本文為原創發表,并經云開網站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并請附上出處及本頁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