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聯社報道說,濟州地方海洋警察廳當地時間19時56分許接到來自這艘漁船的緊急求救信號,海警隨即趕赴現場救援,發現船只已經傾覆。報道說,船上有6名韓國人,其余4人來自越南和印度尼西亞。包括船長在內的5人已獲救。
這是韓國2月以來發生的第三起嚴重漁船事故,引發民眾對韓國海洋安全管理的擔憂。近一年來,韓國濟州島海域漁船事故頻發。統計顯示,2024年韓國漁船事故造成的死亡和失蹤人數達到119人,較前一年增加52%,創下10年來最高紀錄。
2025年2月9日凌晨,一艘載有14名船員的韓國釜山籍139噸級拖網漁船在全羅南道麗水市附近海域沉沒。船上共有8名韓國籍、3名越南籍和3名印度尼西亞籍船員。截至當日22時,事故已造成4人死亡(均為韓國人,包括船長)、5人失蹤,另有5人獲救,其中1人失去意識仍在搶救中。據獲救船員稱,船只在航行中因天氣惡化導致傾覆。
當地時間2025年2月1日上午9時24分,濟州海洋警察廳接到報警稱,一艘載有7人的32噸級漁船和一艘載有8人的29噸級漁船在濟州市附近海域擱淺。海警迅速派遣救援人員前往現場。截至當天下午,共有13人獲救,但其中2人在送醫后因心臟驟停死亡,另有2人失蹤。獲救人員中還包括1名處于心肺停止狀態的船員。兩艘漁船的船長均為韓國人,其余船員為越南人和印度尼西亞人。
2024年12月30日18時35分左右,一艘載有7人的漁船在韓國西部忠清南道瑞山市附近海域傾覆。韓國忠清南道消防本部和海警接到報警后,迅速展開救援行動。截至當天,海警已救出2名船員,仍在對其余5人展開搜救。
2024年12月9日,一艘載有8人的韓國漁船在慶尚北道慶州附近海域與一艘大型運沙船相撞后傾覆,造成7人死亡、1人失蹤。事故發生在當地時間5時43分許,地點位于慶州市甘浦港東南約6公里處海域。涉事運沙船未發生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韓國海警在接到報警后迅速出動艦艇和直升機展開搜救,7名船員被救起后送醫,但最終被判定死亡。海警推測1名失蹤者可能還在傾覆的船艙內,因此繼續對船艙內部進行搜尋。搜救工作結束后,海警將對事故原因展開調查。
當地時間2024年11月8日凌晨4時34分左右,一艘釜山籍漁船在濟州島西北約24公里的海上沉沒。該船登記有27名船員,包括16名韓國人和11名外國人。事故發生后,韓國海警迅速展開救援,最終救起15人,但有2人在送醫后因心臟驟停死亡,另有12人失蹤。
2024年9月16日7時36分左右,一艘35噸級漁船在韓國群山市附近海域傾覆。韓國群山海洋警察署接到報警后,迅速派出直升機和警備艦艇趕到現場,救出船上8名船員,其中3人在被救出時處于心臟驟停狀態,送醫后被判定為死亡,其余5名船員狀態良好。據海警初步調查,傾覆事故可能是由于漁船與經過的石油產品運輸船發生沖撞所致,具體原因仍在進一步調查中。
2024年6月25日晚,一艘載有12人的漁船在濟州島附近海域失聯。韓國海警接到報告后立即展開搜救行動。據韓聯社報道,該船在失聯時可能遭遇了惡劣天氣,導致通訊中斷。搜救工作持續進行,但截至事故發生當晚,仍未找到失聯船只,船上人員的安危不明。
2024年3月9日早上6時29分左右,一艘載有9名船員的29噸級近海漁船在韓國慶尚南道統營市欲知島南部海域發生傾覆。船上共有2名韓國籍船員和7名印度尼西亞籍船員。韓國統營海洋警察廳接到報警后,迅速出動11艘警備艦艇、2艘海軍艦艇以及5架飛機前往事發海域展開救援。海警判斷船員可能被困在傾覆的漁船中,已全力展開人員搜救等工作。
2024年3月1日早上,一艘載有10人的漁船在韓國濟州西歸浦西南12海里海域傾覆。船上共有5名韓國籍船員和5名越南籍船員。事故發生后,韓國海警迅速出動警備艦艇及直升機前往救援。截至當天,已有8人獲救,仍有2人失蹤。海警仍在繼續搜尋失蹤船員,事故原因尚在調查中。
此外,韓國知名的“世越號”事故也是在此發生。2014年4月16日,韓國“世越號”客輪在前往濟州島的途中,在全羅南道珍島郡海域發生浸水事故并最終沉沒,造成304人死亡、142人受傷,另有9人下落不明。事故調查顯示,船務公司過度擴大船舶載重能力及超載、舵手操作不熟練等是直接原因。濟州島復雜的水域條件也是導致事故高發的重要原因。
早在新羅時代,濟州島就因其豐富的海洋資源而聞名。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日本殖民者在島上建立了大量的漁業基地,進一步推動了漁業的發展。濟州島周邊海域漁業資源豐富,吸引了大量漁船作業,導致漁船密度增加,碰撞風險上升。此外,濟州島旅游業發達,還有坐漁船旅游的業務(海釣),無論白天黑夜船只都非常密集。
濟州島附近海域受東北向的日本洋流(黑潮)和季風引起的海流影響,海流方向和速度變化復雜。該海域常出現大風和高浪,尤其是在冬季和季風季節,風力可達9級以上,浪高可達3.5—4米,海浪波高增大、坡度變陡,形成三角浪,對漁船造成極大威脅。周邊海域存在淺灘、暗礁和復雜的海底地形,增加了漁船觸礁、擱淺的風險。
操作不當:部分船員在惡劣天氣下冒險作業,未采取適當的避險措施,如未及時轉移錨地或調整航向。此外,一些船員在操作中違反國際避碰規則,瞭望疏忽,導致碰撞事故頻發。
經驗不足:部分船員缺乏足夠的航海經驗和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在遇到緊急情況時容易驚慌失措。
安全意識淡薄:部分漁民對安全生產的重視程度不夠,存在超航區、超風級作業的情況。
船體老化:一些漁船船體老化嚴重,設備缺乏定期檢修,導致航行中機械設備失控。
通訊設備不足:部分漁船的通訊設備落后,在惡劣天氣或緊急情況下無法及時與外界聯系,延誤救援時機。
安全監管欠缺:漁業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對漁船的日常安全檢查和維護不夠嚴格,部分漁船在不符合安全標準的情況下仍出海作業。
濟州島擁有多個港口,其中既有用于貨船停靠的貿易港口,也有漁業港口,漁船和貨船的航線和停靠區域存在一定的區分,但也有部分港口兼具漁業和貨物運輸功能,存在一定的混線情況。這種混線可能導致事故風險增加。當漁船和貨船在港口或航道內共享同一水域時,由于兩者的航行速度、操作靈活性和避讓能力存在差異,容易發生碰撞事故。此外,如果港口管理不善,未能有效劃分漁船和貨船的停靠區域或航行路線,也可能導致交通混亂,增加事故發生的概率。
海上作業環境復雜,安全至關重要。為保障海上作業安全,從業者需增強安全意識,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定期開展安全培訓和應急演練;船舶應做好設備維護,確保設備處于良好狀態;港口管理部門要合理規劃航道和停靠區域,避免漁船與貨船混線,加強動態監控;同時,完善氣象預警和應急救援體系,提升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此外,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海上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筑牢海上安全防線,守護每一位海上作業人員的生命安全,讓海洋成為安全的家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為原創發表,并經云開網站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并請附上出處及本頁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