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進龍骨船運動的發展進程,全方位提高國內龍骨船賽事的競賽管理水準以及賽隊的競技水平,實現對優秀賽隊與舵手的客觀、精準評價、表彰和選拔,進一步健全國內龍骨船賽事的競技排名體系,協會于2024年推出《中國帆船帆板運動協會龍骨船競技積分排名榜排名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并選拔出首支龍骨船賽隊代表中國參加2024年WMRT世界龍骨船對抗賽總決賽。
經過一年的探索,收獲了不少寶貴的經驗與數據。2025年我們針對上年度實際應用中出現的問題,對辦法進行了修訂。在下文中,小編將為大家總結24年度排名情況,并詳細梳理修訂25年度內容。
梓涅光伏帆船隊成立于2024年1月,船隊四名成員分別是船長陳和池、撩手江忠立、艙口吳奉頤(女)、前甲板薛慶松。其中陳和池和江忠立來自廈門,吳奉頤來自臺灣,薛慶松來自上海。
梓涅光伏帆船隊的船東和領隊是薛慶松,本職工作在節能環保領域,新能源行業,幾年前接觸帆船,深感帆船這項運動與所從事的新能源行業“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等理念深度融合,在“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存共生”等方面有著高度的契合。遂召集志同道合的幾位船員,組隊參加比賽。為增加隊伍競爭力聘請前國家隊運動員陳和池擔任舵手,其余三名隊員來自各行各業,都是帆船運動的愛好者。在看到中帆協推出龍骨船競技排名辦法后,以上海梓涅電力科技有限公司名義注冊協會會員并進行備案,參加了首場排名認證賽事-2024年上海帆船公開賽,之后積極參與多場國內龍骨船排名認證賽事,在2024年“東錢湖杯”帆船賽更是斬獲第一名的好成績。
相信隨著深度的磨合,梓涅光伏帆船隊還能在接下來的比賽中,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好成績。
2022年2月,上帆協領導團隊擬在上海范圍內挑選若干位具備一定基礎的女性帆船愛好者,考慮組建上帆協女子帆船隊。2022 年 3 月至 6 月,經過推薦、選拔、試訓,確定共 10 位女隊員符合條件加入女子帆船隊。
2022 年 7 月,上海首支龍骨船女子賽隊——上海環世物流女子帆船隊授旗成立。這是繼 2021 年上帆協成立環世物流帆船隊之后,專門組建的一支融合了退役專業運動員和社會愛好者的女子帆船隊,也是國內首支由地方帆船協會牽頭組織,代表城市女性風采的女子帆船隊。環世物流集團作為帆船隊贊助商,全面提供帆船隊日常訓練、參賽保障等資金支持。
目標成為國內最優秀的女子帆船賽隊,發揚“堅韌、協作、創新”的團隊精神,傳播航海文化,推動航海運動的平等與創新,激勵更多女性勇于突破自我。
上帆協環世物流女子帆船隊成立兩年半以來,不斷吸收優秀人才,目前隊員共 10 人,其中,退役運動員 4 人,社會愛好者 6 人(均有超過5年帆船比賽、學習經驗),年齡在 30-50 歲之間。每位隊員在各自工作領域均是獨擋一面的優秀人才,有的來自國際咨詢公司、有的來自國內頭部軟件行業、有的在金融領域擔任中層管理、有的在互聯網電商領域獨闖一片天地,她們分別承擔著家庭、工作和社會組織參與者的多重身份和責任。為了隊伍榮譽和團隊目標,利用寶貴的周末和假期時間,采用定期訓練和賽前集中訓練的模式,不斷磨合團隊配合,提高綜合實力。
我從小在廈門的海邊長大,第一次接觸到帆船是在12歲的時候... 記得第一次學習的船型是OP級,雖然平時對風有一定的概念,但每次上了帆船就暈頭轉向,時常被橫桿打中頭。每當較大風力時,小小身體無法對抗風力,教練都會喊:“壓舷、壓舷”,自己才畏畏縮縮勾住壓舷帶向外挪動,直到完全打開身體壓舷那一瞬間總會覺得自己變得強大。第一次接觸到龍骨船是2004年,跟著幾個帆船的朋友參加了廈門俱樂部杯帆船賽,雖然只有幾條船的比賽,但是龍骨船這種團隊的競賽讓賽場一點兒都不冷清,團隊的競賽不僅看個人水平,還要看團隊的配合、溝通、協作、包容、能力互補、互助互信等等,我便開始喜歡龍骨船。
我們不只是為了贏——龍骨船的的特點就是需要團隊協作。而且除舵手以外對其他成員的經驗要求沒那么高,可以和各行各業的人組合一個團隊,這是我被龍骨船吸引的很大原因。也因為大家的共同愛好走上同一艘船,不僅可以提高每個人的溝通效率、團隊包容心、協作能力...
徐莉佳,1987年8月30日出生于上海,10歲開始練習OP級帆船,2008年8月獲得北京奧運會激光雷迪爾級季軍;2012年8月在倫敦奧運會帆船激光雷迪爾級中獲得金牌,這枚金牌是中國乃至亞洲帆船史上的首枚奧運帆船金牌。
作為曾經的小帆船運動員,莉佳希望能搭起橋梁,填補中國大帆船職業水手的空白。回首自己的運動生涯,在轉入激光雷迪爾(現ILCA 6級)備戰奧運會之前,無論是OP級還是歐洲級階段,能參加的國內外賽事每年加起來不過2-3場。相比很多國外帆船選手,他們除了日常專業訓練,參與不同類型和級別的比賽機會要比我們國內水手多的多。在英國留學期間,我驚訝的發現幾乎每個周末都有帆船比賽,且全年無休,哪怕再冷的冬天也能看到湖/海上白帆點點。更讓我大開眼界的是,各種琳瑯滿目的職業帆船賽事無時不刻地在世界每一個角落進行著:美洲杯、沃帆賽(現世界環球帆船賽)、SailGP國際帆船大獎賽、WMRT世界帆船對抗巡回賽、旺代單人不間斷環球帆船賽、TP52、Maxi、SSL Gold Cup等數不勝數,奧運帆船可能都占不到航海大家庭的10%。而且即便從奧運賽場退下后,職業帆船運動的壽命依舊可以延續至五六十歲。中國職業大帆船雖然也參加過兩屆美洲杯,在沃帆賽上奪了魁,在SailGP上登上過領獎臺等,但似乎少了些的延續性,幾乎都是項目一結束就沒有了“然后”的結局。這些年全球水翼帆船風生水起,無論從水手的體驗度和觀眾的觀賞性來說,都是統治帆船運動未來趨勢的大方向。
還記得在我2012年奧運奪冠后,我曾說:希望能像600年前的鄭和一樣,讓中國航海在世界揚名。這個夢想不斷敲打著我,希望能夠持續地凝聚全中國航海人的力量,一起學習進步,向世界傳遞中國帆船人的聲音。
張雨白 2003年出生,山東青島人。2011年通過帆船進校園接觸帆船運動,2013年進入山東省帆船隊op級別,開啟職業帆船運動員生涯 。2021年進入北京體育大學學習,在課余生活中建立北京sailing dream船隊,建隊后的第一場比賽(亞帆聯杯)就拿到了長距離賽和場地賽的雙冠,之后也組建了北體歷史以來的第一支帆船隊,在訓練條件幾乎沒有的情況下,作為旱地行舟的船隊第一次參加全國大學生錦標賽就拿到第四名的成績。
從進入北京體育大學的那一刻就想要去推廣帆船帆板運動,目標想把帆船帆板在北京高校范圍內推廣出去,為中國帆船帆板事業盡一些綿薄之力,張雨白在帆船運動員中屬于“全能”選手,在學校本科在讀時也同時在完成兩個專業的課程:運動訓練、高爾夫管理。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帆船隊的教練,作為北京sailing dream的創始人,張雨白從愛好慢慢轉變為責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作為北體的一縷星火可以助推帆船事業越走越高。
在過去一年,排名辦法得到了行業內賽事組委會、參賽選手和船隊的逐步了解和關注,也讓我們逐步感受到了他的價值,給予了我們更多的期待和信心。2025年,大家齊心協力,積極探索新排名辦法在實際運用中的種種可能,并針對上一年度出現的問題,對排名辦法進行了修訂,力求打造出更加科學、合理、公平的排名體系。為讓大家更好的了解和參與,特對辦法的修訂內容和重點整理如下:
(一)新版辦法將所有的通過認證的龍骨船賽事統一認證為“中帆協龍骨船認證賽事”,認證標準進一步突出龍骨船競技性,賽事組委會將有權使用相應名稱和標識系統,這也是中帆協目前在龍骨船領域內的唯一官方認證體系。
(二)2025年起,中帆協授予旗魚體育為“中國帆船帆板運動協會龍骨船賽事認證及賽隊排名系統官方服務商”,并委托其開發和維護中帆協龍骨船競技積分排名系統。目前,該系統已正式上線并將逐步豐富完善,以為賽事組委會和船隊使用者帶來更好的呈現效果和操作便利。
新版辦法明確了對于原辦法中船長“舵手”身份的定義以及比賽中完成率的要求(即保證在比賽中操舵輪次不少于總輪次的2/3,比賽時如更換舵手,須向臨場競賽官報備);更加準確的表述了除一般賽隊備案外,學生賽隊、女子賽隊的參與標準(其中女子賽隊須由全女子隊員組成。學生賽隊須由全日制在校學生組成,不含研究生);同時對認證賽事組委會的審核和組織工作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認證賽事組委會須在賽前規定時間完成報名審核,并在領隊技術會議上公布及監督執行)。
同時,新版辦法簡化了“舵手”的備案流程,舵手注冊成為中帆協會員并在報名時填報會員ID,即可完成備案。
考慮到賽隊必須具備固定性(臨時賽隊無法確定服務對象),賽隊注冊仍采用原辦法的流程,即參與積分排名的賽隊首先注冊為中帆協團體會員單位(會員協會或會員俱樂部),之后在首次參賽比賽報到日前完成備案申請,方可完成備案并參加后續年度的賽事積分排名(除非調整,2024年已備案的賽隊不再需要賽隊備案)。
此外,考慮到龍骨船的動態性調整,新版辦法將一個自然年度作為積分計算周期。并對計算方法進行了調整改進。
新的一年,我們歡迎更多的競技類龍骨船賽事加入到排名辦法大家庭,也期待更多賽隊、選手和整個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合作,希望國內的龍骨船運動能夠在大家共同努力和排名辦法助力下,全面提高賽事規模、競技水平和社會影響力,產生更高水平的賽隊為國爭光,揚帆世界!
本文為原創發表,并經云開網站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并請附上出處及本頁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