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間,多重因素推動美元指數回升,風險偏好邊際修復,人民幣亦走強。關稅談判層面,中國商務部對中美貿易談判表態較此前更為積極。海外央行動態方面,日央行5月會議釋放暫停加息的信號,聯儲維持謹慎立場。經濟數據方面,美國一季度GDP轉負,但4月非農顯示經濟暫時維持韌性。中美談判釋放邊際利好信號,疊加經濟數據整體好于預期,五一期間海外市場整體風險偏好回升,全球多數股指上漲,黃金走弱,銅價反彈,美降息預期回撤,美債收益率上行,美元升值;然而,OPEC意外增產導致布油大跌。
美中關稅緩解預期推動人民幣“補漲”,風險偏好回升。中美開啟貿易談判的可能性上升,提振全球特別是亞洲市場情緒,日央行放緩加息進一步推升美元。五一期間(4.30-5.4),全球股市多數上漲,標普500、日經、恒指分別上漲2.1%、2.2%、1.7%。受風險情緒改善以及4月非農超預期影響, 5月美聯儲降息概率進一步下滑,美債收益率大幅上行。美歐利差走闊,日元走弱,美元指數回升0.4%至100;貿易摩擦利好消息提振除日元外亞洲貨幣,新臺幣兌美元單日升值4.1%,港幣觸及強方保證。大宗商品方面,市場情緒改善推動銅價上漲、金價回撤,布油下跌。
中信證券:預計風險偏好還有回升空間 A股將繼續呈現風偏回暖主題輪動的特征
關稅戰至今,全球主流風險資產價格基本都回到原點,表明“交易事實,而非預期”應該是貿易戰之下應對不確定性的第一原則;展望5月,“為簽而簽”可能成為海外敘事邏輯,我們預計風險偏好還有回升空間,A股將繼續呈現風偏回暖、主題輪動的特征,以低機構持倉的主題型交易機會為主;但從經濟層面來看,真實的影響已經悄然發生,我們預計中美經濟在二季度尾聲可能會面臨新的變數。配置上,除了短期的熱點主題輪動,我們依然建議聚焦三個不變的大趨勢:一是中國自主科技能力的提升趨勢不會動搖;二是歐洲重建自主防務,提升能源、基建和資源儲備的趨勢不會動搖;三是中國勢必要走通“雙循環”,加速完善社會保障并激發內需潛力是政策的必選項。
4月市場在美國“對等關稅”快速沖擊后持續修復并高位震蕩,行業機會上主要體現為消費行業內部輪動和紅利資產穩健型配置,整體市場走勢和行業表現上與我們判斷一致。展望5月,市場有望繼續維持高位震蕩,向上動能和向下風險均有限。配置思路上,市場依然缺乏持續的明確主線,尤其是在當前市場不低的位置時需更加重視事件或政策的催化支撐。配置方向上,消費板塊已經經歷全面輪動、周期板塊景氣依然偏弱,成長科技板塊深度回調后出現催化事件、金融板塊穩定性具備一定配置價值。因此5月建議采取“啞鈴型”配置策略,一端配置成長科技,另外一端配置穩健型的紅利資產,當前市場環境下啞鈴天平略微偏向于紅利資產。
第一條主線是短期穩健型配置需求增加同時具備中長期戰略性投資價值的銀行保險。一方面,5月市場有望繼續維持震蕩,尤其當前位置上繼續上漲動能較弱,因此銀行保險等權重股具備穩健型配置價值和穩市特性。二方面《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中諸多舉措都有力提升銀行保險的中長期投資價值。
第二條主線是深度回調后的成長科技具備較強的布局價值,恰逢政策催化,關注電子、計算機、傳媒、通信等泛TMT板塊。2月底以來成長科技板塊,尤其是AI、機器人方向深度回調,指數調整幅度普遍在25%以上。而近日出現催化劑,如政治局會議集體學習人工智能等。深跌+催化為成長科技板塊帶來良好的配置契機。
我們預計,4月經濟增長面臨的外生擾動加大,主要是來自于關稅的影響。其中,出口、PPI、工業增加值增速大概率有所回落,制造業投資也可能面臨一定擾動。以舊換新政策支撐社零增長、財政落地帶動基建增速或進一步上行、政府融資對社融和貨幣供應帶來支撐。總體來看,外貿形勢變化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可能滯后,政策加力的必要性進一步上升。
以舊換新政策支撐消費,社零總額或保持較快增長。根據商務部披露的進度數據,我們估計,4月以舊換新政策財政補貼規模可能為380多億元,較3月呈現季節性回落;對社零總額增速拉動可能為3.3個百分點,與3月基本持平。以舊換新政策對社零總額拉動較強,乘聯會預計4月狹義乘用車零售量可能在175萬輛、同比增長14.4%,該增速與3月增速(14.3%)基本持平[1]。4類大家電在4月前4周零售額同比增長19%,較3月增速明顯改善。由于去年同期基數走低,對同比增速也有支撐;不過季末效應消退,則會一定程度拖累增速。總體來看,我們預計4月社零總額增速可能在5.5%左右。
短期A股大勢研判觀點:未來1個月內,國內穩增長預期推遲但可能尚未結束,中美關稅有接觸和談判的可能,市場或將繼續反彈,5月下旬到7月可能會有二次小幅回撤。經驗上較大的利空沖擊,往往會先殺估值再殺盈利,持續過程較長。但由于這一次關稅沖擊出現在牛市初期,市場整體估值位置較低,這一次殺估值階段調整較多,但殺業績階段可能只有小幅回撤。歷史上類似的案例有13年年中錢荒和20年初疫情。當下的關稅沖擊,是較大的黑天鵝,但由于出現在牛市初期,市場估值位置較低,對指數沖擊(殺估值)可能已經完成。未來1個月,利多邏輯略占優(國內政策、國外關稅談判)。我們預計Q2-Q3盈利的擔心還會持續,市場在5-7月可能還會有震蕩回撤,不過幅度可控。Q3后期或Q4有望回歸牛市狀態。
配置方向:(1)進可攻退可守(銀行、鋼鐵、建筑):海外經濟敏感性低,國內政策敏感性高;低估值修復空間大;長期破凈個股占比多,市值管理受益方向。(2)價值類主題:國企改革、央企合并預期(也能疊加國央企的定增回購)。低估值修復空間大;并購重組、股份回購都是加強市值管理的重要工具。(3)消費(社會服務、食品)、有色金屬(黃金、稀土):關稅反制影響小或受益;服務消費擴容升級。(4)房地產:估值位置偏低;穩增長政策可能還有新增舉措。(5)軍工:獨立的需求周期,內外部特殊環境下估值存在上行的空間。
國內經濟價弱的格局仍在延續,而量受到“關稅戰”的影響,壓力有所顯現,目前PMI數據顯示壓力開始放大,后續若出口增速、工業增加值增速、PPI/CPI等數據進一步印證經濟壓力,屆時貨幣、財政發力的可能性將進一步抬升。事實上,從剛剛召開的4月政治局會議通稿來看,“加緊實施”、“用好用足”、“超常規逆周期調節”、“增量儲備政策”等措辭,也表達了“在外部環境面臨逆風因素的背景下,政策取向將更加積極”的含義。
維持A股、港股波動率上升風險觀點。回到當下的A股、港股市場定價層面,國內基本面“轉弱”可能正在逐步演繹,疊加海外風險攀升,將可能導致居民、企業資產負債表再次面臨走弱風險。這將進一步抑制居民、企業的信用釋放,加大M1下行風險。顯然,基本面可能“轉弱”疊加M1下行,意味著企業“分子”、“分母”端均面臨調整壓力。這意味著,不僅美股,A股、港股均將面臨著未來基本面下行壓力甚至疊加情緒及流動性陷阱的二次、三次沖擊。故我們維持市場“波動率”或趨于上行的觀點,中小盤成長風格將“切換”至大盤價值防御,持續周期至少在1季度,直至“盈利底”跡象出現;考慮A股“市場底”已現+AI產業邏輯催化,預計科技成長依然具備部分結構性機會。
中美貿易摩擦初現緩和跡象,但依然未有實質進展的美日、美歐等貿易談判可能蘊含著市場波動率放大的潛在觸發因素。不過,無論是階段緩和、還是貿易摩擦加大,我們認為,中國資產可能依然是更有性價比的資產,當然,基本面的韌性也就意味著平準力量的持續性存疑和市場博弈資金的結構轉換,中國資產的修復不代表全市場無差別的上漲。內需的構建和全球經濟秩序的重塑仍是重要力量。
我們推薦:第一,受益中國需求構建的消費行業(旅游休閑、乳制品、食品、啤酒、定制家居、彩妝、服飾、商貿零售);第二,在全球經濟秩序重塑的過程中,“兩個太陽”下的需求和供給將會重建,推薦:資源品(銅、鋁、黃金)、資本品(工程機械、鋼鐵、自動化設備、化學制品等);第三,應對潛在的外部沖擊,低估值金融(銀行、保險)、內部實物消耗+紅利的煤炭。
方正證券:目前A股港股在全球具備較高性價比 是風險收益比較優的權益配置方向
近期中美關稅博弈釋放邊際緩和信號,但短期達成協議可能性較低,市場不確定性仍然較高,建議大類資產配置遵循平衡策略。債券市場受益于經濟增速預期下調,但目前或已充分定價,建議標配。大宗商品(工業金屬、原油等)需求受到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拖累,整體投資回報率預期降低,建議低配。黃金受美元信用風險影響,避險價值長期凸顯,但短期受關稅談判不確定性和美國化債進程影響波動可能加劇。權益資產方面,關稅沖擊集中定價階段已過,市場對關稅相關風險已有一定程度消化,目前A股、港股在全球具備較高性價比,且存在政策托底預期,是風險收益比較優的權益配置方向,建議關注科技成長、內需消費、紅利高股息等板塊投資機會。
浙商證券:5月食品飲料、醫藥生物、電子和計算機為代表的消費和科技表現較好
我們復盤了2010-2024年萬得全A指數每個月的絕對收益情況,發現5月市場表現多優于4月和6月,6月探底后7月迎來反彈,體現為“四月疲軟,五月不窮,六絕而七翻身”的特征。此外在行業絕對收益規律方面,5月食品飲料、醫藥生物、電子和計算機為代表的消費和科技表現較好,6月電子較好,7月周期品種(有色、鋼鐵、基礎化工)、國防軍工、農林牧漁、社會服務等表現較好。
市場進入下行趨勢格局,核心觀測是賺錢效應何時轉正。當前賺錢效應-1%左右,在風險偏好承壓疊加市場格局觸發下行趨勢,全A指數的30日均線構成壓力位,但考慮到估值不高,建議在壓力位突破前維持中性倉位。Kaiyun平臺 官方入口
本文為原創發表,并經云開網站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并請附上出處及本頁鏈接。